“吕氏一门三相”指的是北宋宰相吕蒙正、吕蒙正侄吕夷简、吕夷简第三子吕公著。另吕夷简次子吕公弼,官枢密使,为国家最高军事长官,也是朝廷重臣,《宋史•吕夷简传》称其为“三世四人。”然《宋史•吕蒙正传》载吕蒙正为河南人,《宋史•吕夷简传》载吕夷简“先世莱州人。祖龟祥知寿州,子孙遂为寿州人。”吕蒙正、吕夷简、吕公著的家世,《宋史》记载不详,生地不明,使一门三相这一特有的历史文化现象生出了许多疑惑。
1999年冬,吕茂东先生得到一本明万历戌午(1613)年编纂的《东莱吕氏家谱》。家谱载:“吾姓兆自大禹。禹封太岳为吕侯,后因为氏,此一姓之总会,初不可考。惟在东莱者,犹琅玡之王,荥阳之郑,天下咸属耳目焉。五代周户部侍郎吕公梦奇,实居莱之军寨址庄,生子二,长龟图,官起居郎,徙河南。子蒙正,以殿元仕至平章揭奚,斯作《宋史》,犹注为东莱人。次龟祥,子蒙亨,因官占寿州籍。蒙亨生夷简。夷简生正献公公著。公著生侍讲公希哲。希哲生好问,官资政殿学士,以恩仍封东莱郡侯。子文清公(按:吕本中)诣东莱创书院未成,(从)孙祖谦始告竣,官国史院编修,没后,朱子(按:朱熹)题其墓云东莱吕氏。”
此后,吕茂东先生历时十年,查阅了诸多国史、方志和外埠吕氏族谱,采用现代考古发现及研究成果,对《东莱吕氏家谱》的记载进行了全面地考证,发掘和整理了吕氏四千年的发展史,论述了齐文化及其与东莱吕氏文化的关系。
据吕茂东先生考证,东莱吕氏是齐太公吕尚后裔。齐国传至齐康公十九年时(公元前386年),齐臣田和篡齐,迁齐康公吕贷于东莱。又七年,齐康公卒,葬于芝罘。康公之孙吕祁避居掖邑,成为东莱吕氏祖。战国时齐相吕礼、汉时尚书令吕霸、三国时魏泰山太守吕虔、唐代诗人吕温,五代后唐户部侍郎吕梦奇,都是吕祁后裔。东莱吕氏文化是齐文化的延续。吕蒙正是齐太公吕尚的第六十七代孙。
吕蒙正出生于五代后晋开运元年(944),其父吕龟图在后周广顺二年(952)中进士时他已八岁。吕龟图在后周和宋初都官起居郎。宋初,吕蒙正与其母从莱州到京城投父时,最少已十六岁了。
吕夷简的祖父吕龟祥与侄吕蒙正都是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(977)进士,吕蒙正为进士第一,状元。但吕蒙正已是洛阳发解的举子,因此《宋史》载为河南人。吕龟祥是莱州府发解的举子,因此《宋史•吕夷简传》载“其先为莱州人。”吕龟祥官至殿中丞后知寿州,任满,百姓挽留不舍,遂将全家由莱州迁居寿州。
吕夷简出生于太平兴国四年(979),即其祖父中进士后的第二年,其祖父由莱州迁居寿州时,他已经是学龄之童了。
吕公著是吕夷简的第三子,出生于宋真宗天禧二年(1018)。这年,其祖父吕蒙亨在朝中任大理寺丞,父吕夷简知开封府。因此,吕公著可能出生于郑州。
吕蒙正、吕夷简是莱州人,在《明一统志》、明万历《莱州府志》中都有记载。
吕氏一门三相,相北宋太宗、真宗、仁宗、哲宗四朝。他们为官清正,奉行以民为本、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重的执政理念,为北宋国家的安定,政权的建设,社会的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,在《宋史》上享有盛名。
滨州建有吕夷简祠。宋真宗大中祥符九年(1016),河北水灾,吕夷简知滨州,治水救灾。他发现五代以来实行的农器之税很重,农民苦不堪言,奏请朝廷免除了农器之税。宰相王旦和参知政事王曾赏识其爱民之德,处政之才,荐其为提点两浙刑狱。滨州百姓感恩,建立了吕夷简生祠。
祖孙三代为相是特有的历史文化现象。《吕氏一门三相家世考》的发表,为山东新增了历史文化名人,为打造山东经济文化强省发掘了新的历史文化资源。(吕茂东)
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,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。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,感谢每一位的分享。
下载族谱网APP,找到“圈子”加入姓氏圈